最新活动 行业资讯 返回顶部
  • 扫描二维码
    关注微博

  • 扫描二维码
    关注微信

原来过家家对小孩益智这么重要

发布时间:2018-01-11 文章来源:www.gigglemoment.com 点击数:
过  家  家
 
“妈妈,现在假装我是妈妈,你是宝宝。好吗?
”妈妈,我们来做甜甜圈吧!”
“妈妈,我有一个城堡,欢迎来做客……
 
 
类似这样的对话相信很多宝妈们都非常熟悉,这就是小孩子非常喜欢玩的“过家家”,尤其是学前3-6岁的孩子。比如:我假装是医生,你假装是病人,我来给你看病等等。
 
我们全家在“爱演届”的造诣,
自然不必多说。
感觉上,
貌似我才是真正想过家家的那个人吧。
 
其实,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过家家啊,记得小时候拖着老妈的高跟鞋、挎上老妈的包包,在家里扮演上班吗?现在倒梦想成真了。郁闷……
还记得和小伙伴们披上窗帘,拿着竹支扮演古代的仙女吗?可惜我这个梦一直没成。
 
 
出  新  牌
 
回想起我们小时候,也常常扮演游戏,在心理学上,过家家叫做pretend play,即假装游戏。孩子们在游戏中总不按照常理来“出牌”,想到什么就是什么。
 
比如盘子能当“坦克的方向盘”,沙发垫子能建造房子,甚至纸巾还能捏个马桶!这种突然传统、标新立异恰恰是创造力的核心所在。
现在智力捉急的,估计是小时候过家家没过够。有些宝妈会认为,陪孩子打小怪兽、给洋娃娃打针吃药……实在太小儿科,花太多时间在假装游戏上划不来,和以后学业无关,还不如读几本好书、学个乐器?
 
启  智  力
 
事实上,过家家非但不小儿科,还是孩子启智的潜力股。
瑞吉欧创始人洛里斯·马拉古齐说的“儿童有一百种语言”,画画首先是一种。”它更像是孩子的一种表达,而非艺术创作。和画画一样,假装游戏(高阶的可以称为“戏剧”)也是孩子的一种语言、一种表达方式。
 
假装游戏,其魅力就在于“假装”二字
孩子一旦需要假装,就必须在头脑中假想、想象、构思,思维的发展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。
很多孩子小时候玩过照顾芭比娃娃的游戏,还给布娃娃喂奶,穿衣打扮。如果布娃不小心掉地上,还会觉得布娃娃摔疼了,会马上安慰布娃娃。这种行为就是同理心,懂得了同理心,就会照顾人、理解人。等长大成人,就会自然地换位思考,善解人意。
因此,对孩子任何不合常理的假装游戏,都不要泼冷水,他们其实是在表达他们对这些角色的理解。在游戏中,你只是一个积极参与者,宝宝才是导演和主演。